
建设高素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队伍
研修会现场
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管和办学处处长聂瑞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教育部学位中心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熊彩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娟等出席本次活动。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理事长林金辉主持党建工作推进会开幕式暨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

聂瑞麟处长讲话

康凯副会长、秘书长致辞

彭翊副厅长致辞

熊彩东副校长致辞
林金辉理事长主持开学典礼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深化中外合作办学一线管理者和教师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与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新实践、新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按照本会举办活动提前截止报名的惯例,组委会从4月16日研修班截止报名时的400多位报名者中按程序遴选出本期研修班学员。目前,我国内地31个省份中,还有3个省份没有中外合作办学,本期研修班学员基本覆盖了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省份。
聂瑞麟处长在22日开幕式暨开学典礼上发表主旨报告。康凯副会长、秘书长、彭翊副厅长、熊彩东副校长先后致辞。
开幕式暨开学典礼后,来自全国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党委书记、院长(或项目负责人)作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交流发言。林金辉对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做了总结发言,并为学员上了第一课,题为《守住八条底线,强化合作共赢——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坚持中方主导权》。为期4天的高级研修班将有7位资深专家为学员授课。
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理论支撑,健全决策机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就是在新时代好政策的感召下应运而生的。本会成立一年多来,始终把会员的培训与轮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计划利用3—4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一轮对会员的培训工作。在教育部国际司、中国高教学会的指导下,我们对开展研修培训工作反复进行研究,做了长远规划、总体部署、周密安排和精心筹备。
22日下午,本会主办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调研座谈会”在学员驻地召开。参加座谈会的代表30多人均从学员邀请。聂瑞麟、康凯、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等出席座谈会。林金辉主持座谈会,康凯作会议总结。日前,教育部国际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高校境外办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直接为教育部境外办学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并拟出台《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本次调研座谈会将听取学员对研制过程中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导意见”和《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的意见和建议。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主动适应十九大提出的党建工作新要求,把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作为首要任务,狠抓落实;必须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狠抓落实;必须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把2018年作为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的工作要求,把党建质量提升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重点,狠抓落实。
为了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教育部国际司为会议支持机构,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发起并联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都把党的建设作为会议重要主题;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主办,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组委会承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座谈会”在第七届年会同期召开,邀请年会代表出席;中组部相关负责同志还应邀出席第八届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政策解读。
本次活动主办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成立于2016年11月10日。本会是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批准登记、政府相关部门许可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和行业协调机构,由从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单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相关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从事或服务于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社会组织等自愿组成。业务范围和任务是:1.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推动全国性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新局面的形成。2.建成和发展国家级智库平台,为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3.接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以及高校等教育机构委托,开展规划论证及针对性咨询服务。4.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科研成果与实践成果的交流和推广。5.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相关行业标准的专业研究,发挥第三方监督、监测、评价的作用,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协调和行业自律。6.构建政府、办学者、专家学者高端、深入对话平台,开展业务培训,普及传播知识,培养理论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7.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8.引导社会舆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健康主流话语体系的完善。
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了本次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