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昆山杜克:国际视野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5日 11:02 浏览次数: 来源:昆山新闻网 作者: 字号:[ ]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由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创办,旨在开创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来自中国及全球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术项目。昆山杜克大学于201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4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

    昆山杜克大学以引领高等教育的未来为目标,凝聚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传统,承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响应不断变化的全球高等教育需求的共同愿景。两所创办高校丰富的历史传承将激励昆山杜克大学不断追求学术卓越与正直,并以知识服务于社会。昆山杜克大学设置的学术项目面向社会的未来需求,以通识博雅教育传统为基础,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作为一个国际化知识性群体,昆山杜克大学鼓励多样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学习。学校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师生为其全球化学习环境贡献多元化的视角与经验。昆山杜克大学的创新性学术项目将激励学生掌握严谨的学术课程,激发创新思维,为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开发创造性的解决途径,不仅为学生在具体领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更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和世界公民。

    昆山杜克大学实行独立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治校原则与世界一流大学通行的原则相一致。学校的行政运营由校长和常务副校长领导的团队负责。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博士是一位长期致力于推进中美科技合作的中美关系专家,是中美创新对话机制中的美方专家成员。

    昆山杜克大学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多样化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寻求新的知识。昆山市毗邻上海市和苏州市,高速公路和高铁交通十分便利。昆山市是商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制造业中心,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占地200英亩,位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内,配置了先进的教室和会议设施、图书馆资源、师生宿舍、餐厅、及休闲设施。多功能的会议场所、休息室和学习区可供学生自习或集体讨论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与丰富多样的校园学习生活。(来源:昆山杜克官网)

    2010年1月,美国杜克大学与昆山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9月,昆山杜克大学一期校园建设正式启动。

    2011年1月 ,美国杜克大学与武汉大学签署合作原则声明;6月,昆山杜克大学筹备建设申请材料提交江苏省教育厅。

    2012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昆山杜克大学(筹),教育部批准的昆山杜克大学(筹)的筹备设立期限为3年。一旦筹备完成需要正式成立时,尚需再上报教育部批准;9月2日,昆山杜克大学获筹新闻发布会在武汉大学举办。任命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和常务副校长;12月,在昆山举办昆山杜克大学获批筹建庆典。

    继上海-纽约大学落户上海陆家嘴金融区后,又一所世界名校进驻长三角。2012年12月19日,昆山杜克大学(筹)正式揭牌,美国杜克大学、中国武汉大学与江苏昆山市宣布将在昆山共同打造一所世界级高校。

    2012年8月,学校得到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有望于2014年运营。学校将在初期提供硕士学位项目与本科学期课程,第一阶段招生规模为每学年400-500名学生,目标学生50%来自中国,50%为国际学生。昆山杜克大学(筹)校长刘经南教授则认为:"昆山杜克大学将是创新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开拓新模式的机遇。"

    2013年4月,昆山杜克大学正式设立申请材料提交江苏省教育厅;9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昆山杜克大学,自此开始,昆山杜克大学有权向毕业生授予中美两国均认可的本科和硕士学位证书;11月,昆山杜克大学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12月,完成昆山杜克大学法人注册登记;

    2014年1月,昆山杜克大学顾问委员会成立;4月,昆山杜克大学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昆山召开;5月,昆山杜克大学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昆山杜克大学首届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在美国杜克大学正式开始学习;8月,昆山杜克大学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和迎新周在昆山举行。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介绍,学校2013年起面向全球招生,将引进杜克大学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跨学科教育模式,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包括全球健康、环境工程、医学、法学、商学、公共政策等学科,建立起国际一流的科研与技术研发中心,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授予杜克大学学位证书。

    在业内看来,世界名校频频相中中国小城,与当地给予的扶持政策与处于上升阶段的经济社会环境有关。"昆山需要杜克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杜克选择昆山也有许多优势!"昆山市市长路军告诉记者,杜克大学选择昆山有几点原因,第一,昆山东临上海,交通发达,正成为长三角枢纽;其二,昆山产业密集;其三,昆山对这座新学校的扶持,提供1000多亩土地与硬件建设。下一步,昆山还将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配套商业、医疗与社区,推动昆山杜克大学与当地企业交流合作,使学校逐渐成为昆山产业经济转型的人才支撑。(

    国际视野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杜克国际论坛留下一连串“昆山印记”。我们不难发现:杜克打昆山牌,昆山打杜克牌,携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昆山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开放。身处对外开放前沿的昆山,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昆山杜克大学的创办,正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探索。我们欣喜看到,昆山杜克大学引进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及其全球创新资源,共融发展、相得益彰。

    国际名校“联动”产业名城,国际视野“连通”世界脉搏。可以预见,昆山借梯登高、聚力创新,将展现更多“国际范儿”。

    嫁接全球智慧打造“不设围墙”的创新磁场

    时代在变,读懂“开放”二字的新意,不能再用老的思维。

    聚力创新求突破,昆山提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放眼全球、积极布局,以更广、更高的视野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人才集聚良好生态,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

    昆山杜克大学已然成为昆山聚力创新的一个全新注脚。4月7日举行的2017杜克国际论坛,50多位跨国公司高层、300多名全球重要的政策专家、金融及绿色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齐聚昆山,探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之道。去年12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杜克大学作为主办方之一,帮助47家企业成功对接省内投资合作伙伴。

    嫁接全球智慧,源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目前,昆山杜克大学开设四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分别是全球健康、医学物理、环境政策和管理学。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表示,为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通识博雅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提出了“高起点、小步履、分阶段”的学校建设、学科和学术发展战略的建设路径。

    打造“不设围墙”的创新磁场,昆山“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1月,昆山杜克大学携手昆山工研院、安科迪科技公司共建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将在阵列相机方面推动全球领先原创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由光学镜头、专业相机等构成的全新产业链。“昆山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是杜克大学产学研项目落在昆山工研院的原因所在。”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白瑞迪表示。

    昆山将杜克大学的全球校友和人脉网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展现出风采照人的“国际范儿”。

    拓展国际视野开放创新汇聚“最强大脑”

    2017杜克国际论坛集聚名人名企,凸显创新驱动发展的“磁场效应”,引领昆山以国际化视野发掘未来的机遇。

    创新崛起,关键在人才。昆山杜克大学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通过中美两国文化和观念的深度碰撞,实现“有根的世界公民”这一培养目标。而今,昆山杜克大学实现了师资队伍、学生来源、语言环境、课程体系、文化形态和管理环境的国际化,特别是超过50%的师资、接近50%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以全球视野聚力创新,人才培养亦是如此。昆山杜克大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比如,刘康教授获评欧洲科学院院士;James Bowsher副教授成为首位入选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外国专家;张俊杰教授的绿色环保项目、李欣教授的大数据项目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近期,昆山与杜克还将启动“卓越学者计划”,两年内引进20名全球知名教授。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郑裕彤、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表示,昆山杜克大学引入了美国杜克大学优势学科,着力打造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加适合全球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人才。昆山杜克大学的建立,让我们看到了昆山发展的“全球视野”,因为随着学校的发展,输出的领军人才不仅可以为昆山服务,还能够为中国、为世界服务。

    回望来时路,几乎是“从零起步”的昆山杜克大学,完成了从“起跑者”到“引领者”的精彩转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可为。”刘经南指出,杜克国际论坛是昆山杜克大学年度性的专业学术论坛,今年已是第三届,其重大意义将体现在“未来”,论坛放眼国际,直面未来,“种”下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火种”。

    发掘昆山机遇,筑巢引凤“反哺”区域经济

    “杜克打昆山牌,昆山打杜克牌。” 2017杜克国际论坛大幕落下,它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在继续,新理念、新认知、新模式将渗透至环境治理、产业发展、资本运作等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

    创新无国界。昆山杜克大学发挥全球智库作用,一批研究中心和研发团队相继落地。去年,中国第一个臭氧污染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区域臭氧中美合作研究中心”挂牌,针对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臭氧的来源、区域性流动情况,研究中心聚集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端人才进行该领域的创新研究。此外,还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语言和文化中心及武大-杜克研究院等研究中心,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江苏省环保厅等一系列国内外科研项目。

    对于创新,昆山杜克大学更注重在“用”上下功夫,推动创新资源“双向流动”。举例来说,学术楼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二氧化碳探测器,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自动补充新鲜空气。诸如此类创新应用,或许今后在杜克科创小镇能找到更多。占地约6.2平方公里的杜克科创小镇,将逐步放大昆山杜克效应,以昆山杜克为平台吸引各类高端学术会议和论坛,建设全球知名的科创集聚区。

    筑巢引凤,是为了反哺区域经济。昆山杜克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揭牌,将打造成为政策界、学术界、企业界协同参与的研究机构,为昆山、苏州乃至中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下一步,昆山杜克大学将加快新建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应用物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四个高水平研究中心,集聚更多的创新人才。

    昆山“联”杜克,感应着创新,连通着世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 All Rights Reserved,BCFCRS,CAHE.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西路7号厦门大学海韵园科研2号楼 361005;电话:86-592-2521599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01480号